【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健康杂谈(7)气虚之体 > 正文

健康杂谈(7)气虚之体

专题: 简友广场
作者:黄岐之 时间:2021-03-03 22:36:00  阅读:197   网上投稿

      健康杂谈  (5)气虚之体

                    黄岐之

                    (一)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由精化,先天之精可化为先天之气;后天之精所化之气与肺吸人的自然界的清气相合而为后天之气。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合而为人体之气。   

      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营养、气化等功能,虽然不尽相同,但密不可分,在生命活动中相互促进,协调配合,共同维系着人的生命过程。气可以推动人体的脏腑功能,温煦人体的气血经脉,防御人体遭受外界的侵邪,以及固摄人体的气血津液,不至于流散于外,具有人体物质转化的气化功能。

      当气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减退或者不足的时候,就叫做气虚。

                    (二)

      人体之气,源于先天之精气和后天摄取的水谷精气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活动作用而生成。人体之气是通过人体脏腑组织的气化功能活动而表现出来的。

      人体之气有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

      元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始物质,有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原始,源于先天而根于肾的气,包括元阴、元阳之气。元气对人体的代谢和机能起推动和调节作用;而宗气、营气、卫气均来自后天的水谷精气与清气,根据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不同而称谓各异,它们是较低层次的气,能供给人体以营养和动力。   

      宗气是营卫之所合,其中运行于脉中者,即为“营气”。卫气是行于脉外之气。“诸气随所在而得名,实一元气也!”

      元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并赖后天之精以充养而成。肺的呼吸功能和脾胃之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盛衰。

      命门(藏元阴和元阳)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元气充足,则精神昌盛。若元气微虚,则神微去;若元气衰竭,则神去机息。因此,气虚主要因元气不足引起脏腑以及脏腑之气的功能低下。气虚主要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等证。

                    (三)

      气虚体质常出现: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体倦乏力,头晕,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

      五脏气虚在临床上均可见,以心肺脾肾常见,除上述气虚证常见临床表现外,同时并见心、肺、脾、肾气虚的相应病变而见不同症状。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气虚眩晕、内脏下垂,平素抵抗力弱,病后康复缓慢。

1.心悸、气短、多汗,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脉虚无力。是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不能养神。

2.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是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

3.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是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

4.神疲乏力,眩晕健忘,听力减退,腰膝酸软乏力,滑精早泄,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是肾气亏虚,失于荣养。呼吸浅促,呼多吸少。是肾不纳气。

5.气虚体质的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四)

      气虚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或久病不复,长期服用清热败火的中药或抗生素、消炎镇痛、激素等西药,或长期抑郁,或长期节食等,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气虚体质的人易患卒中,便秘。女性易长色斑、患慢性妇科疾病、月经减少或闭经。

      气虚的人不耐寒邪、风邪、暑邪。

                    (五)

      气虚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补气益气。因脏腑功能相互关联,气机周流。临床上可出现多脏气虚表现,气虚以肺、脾为主,久则影响心、肾。

      气虚体质的调养原则是保护脾脏。寒凉食物易伤阳气,油腻食物易伤脾气,要不吃寒凉、肥甘厚腻的食物,适当加强运动,注意养肝护脾。保持乐观、开朗、少忧虑的心态。

      气虚体质中药方剂可咨询中医生,对症施治调理。

预防保健

1.气虚体质的人平素宜采用饮食调理,多吃补气益气、易消化、性平味甘的食物,如:大枣、葡萄干、山药、龙眼肉、莲子、薏苡仁、芡实、黄芪、党参、白扁豆、粳米、小米、黄豆制品、莲藕、香菇等;肉食类有鸡肉、猪肚、牛肉、羊肉、鹌鹑及蛋等;水产类有谈水鱼、泥鳅、黄鳝等;调味类有麦芽糖、蜂蜜等。忌食生冷性凉、油腻厚味等耗伤脾胃的食物,如:西瓜、香瓜、水梨、香蕉、黄瓜、苦瓜、空心菜、生白萝卜、筊白、笋、蚌类等。

2.适量运动。气虚体质易出现肌肉松软,倦怠乏力,不喜运动,抵抗力弱,因此生活调摄方面要做到,起居有规律,谨避风寒之邪,“劳则气耗”, 运动锻炼宜采用低强度、多次数方式,不适合激烈、长时间的运动,以免耗伤正气。以柔和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

3.乐观向上。多活动,多交朋友,关心他人,奉献社会。唱或听兴奋性、振奋性的歌曲。

                    (六)

      气虚体质的人除日常生活及季节保养外,还可以结合中医的“其它方式保健”。

1.药膳。黄芪童子鸡。取童子鸡一只洗净,用纱布袋包好生黄芪9克,取一根细线,一端扎紧袋口,置于锅内,另一端则绑在锅柄上。在锅上加姜、葱及适量水煮汤,待童子鸡熟后,拿出黄芪包。加入盐、黄酒调味,即可食用。

2.药粥。山药粥。将山药30克和粳米180克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熟即可。

3.药茶。龙眼洋参茶。西洋参6克,龙眼肉15克,西洋参浸润、切片,与龙眼肉、白糖少许同入盒,加适量水,置沸水锅内蒸40~50分钟。

4.按摩。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位。

5.艾炙。(1)经常腹胀、消化不良、大便溏薄选中脘、天枢、足三里。(2)经常感冒、打喷嚏、鼻子发痒选风门、肺俞、足三里。(3)经常病劳倦怠、舌头齿痕明显选神阙、气海、膈俞、脾俞。

6.穴位敷贴。在三伏天,三九天用温通散寒的中药做穴位敷贴。连续数年,改善气虚体质。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四圣心源》曰“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中气在脾升胃降的阴阳之交。“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中气旺则精气盛,元气就足,气也就不虚。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