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语言联系实际到理论联系实际

专题: 中医理论以及其...
作者:梦乡的风 时间:2021-08-12 18:30:10  阅读:163   网上投稿

        婴儿出生后,就开始咿呀学语,学语过程是跟他人互动,语言与语言指引对象,加上各种肢体和身体方位动作指引,尤其是手势指引对对象进行语言指认。这个过程中,语言与实际语言指称的对象一一对应,从简单单一指引指认,逐渐向符合语句学习,其最为重要的就是语言跟实际紧密结合。

        随着婴儿长大,学习的语言也越来越多,认识指认的人和事物也越来越多,会产生脱离实际对象的思维。所谓语言性质的回忆,这就构成了语言思维,抽象的过程操作秩序指认,幼儿到儿童、少年,这种抽象内生的语言知识指认,都分布在小儿的各阶段“玩耍”之中。而且,这种“玩耍”里,观察也是一种思维认知过程,比如,安静地坐在那看着什么事物。语言在实际观察中,是有可能缺失的,这也就是,随着出生后语言知识逐渐掌握多了,能够跟成人互动的时候,成人的指引带领就会减少。这时候,幼儿就开始了自主学习为主的认知阶段。当人开始思维增长的时候,就会跟婴儿时期最紧密结合实际有些差别了,也就是有了脱离实际的思辨思想思维产生。思维产生初期,语言依然还是紧密结合实际的,人的娱乐玩耍过程中,许多关于自身的调整操作也是一种知识指认,这也是紧密结合实际的认知过程。

        随着年龄增长,进入学校读书学习,系统化的文字学习,第一阶段就是语言和文字的一一对应,文字作用的显现,客观文字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效率,这时候语言就包含了客观文字这种超时空的存在,理论性逐渐凸现。理论跟语言之间,在于突破躯体限制的记忆,成为客观不会改变的记忆。从咿呀学语的语言结合实际,到语言文字也成为客观实际,这就具备了理性性质基础,这种情形下,语言文字有可能会形成自循环,而脱离语言文字系统整体对应的客观指引对象,这就是所谓理论脱离实际。

        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读书有关,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文化里满满的主观感受,意象性的模糊。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种指导思想下,死读书,读死书,死记硬背,到现代就加入了一些逻辑数学的推理而已,逻辑上必然的走向应试模式,学而优则仕嘛,也就是看上去公平的考试成绩取优。这里我们可以清除的看到,理论脱离实际已经非常遥远了,越是封闭的教育管理学习,成绩越好,而离开实际也越远。学生靠生活交往获得的实际经验,因为读书而挤占了时空,拓扑的人生,如此度过最美好的年华。

        从出生开始,到成年人的高中学习,可以清除地看到从语言联系实际,到语言逐渐与实际有缝隙形成思维思想,再到学校读书学习,而理论脱离实际,读书离实际越来越远。以至于成年走向社会后,需要适应社会实际的再学习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而没读书的或者读书少先走入社会的人,反而有可能有了优势,形成读书无用的窘境。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