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牧童眼里《道德经》102 > 正文

牧童眼里《道德经》102

专题: 萌宠
作者:西北晓峰 时间:2021-02-27 10:31:49  阅读:158   网上投稿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只是一乡野村夫,不会抚笛吹箫,偶遇《道德经》,边读边想并记录遂成《牧童眼里【道德经】》实为牧童读书笔记。借平台以求交流以矫正认识偏颇不足!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赏析

————————牧童对二十五章的认知

二十五章老子描述了他眼里的道,认知道的过程,研究道以致用的方法。有物昆成,先天地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绣(寂)呵缪(寥)呵《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不知其名,强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强为之名曰大》

在天地存在的基础上,所有的物体先后生成,极目所致就是天地物,它们是有关联有内在联系的,并应这种内在规律运行不受它物的干扰。四季轮回枯荣更替莫不如斯。探究的过程很枯燥尽管被发现会有莫大好处,犹如织绣,一针一线织就,成品很美,走线飞针就机械地重复还不能分心,着实有些寂寞。后来发现了一些物象的规律,并可使用这些规律来解释一些物象的变化,不知道怎么命名就给冠了个名字叫做道。道无所不在且极其强大。记得一则寓言,风和太阳打赌看谁能让人脱掉衣服,风先使劲的刮起来,人不但裹紧了衣服还又加了件衣服,风愈刮愈大,人的衣服越裹越紧越穿越厚。太阳笑嘻嘻地过来,不见有什么异动,就那样静静地照着人,结果人先脱了外面的解开里面的扣子到后来索性赤脖坦胸了。牧童不知这则故事想说明什么,在此只想说人也算是恒温的怕热又怕冷,既无法以毛的疏密调整或用舌头降温只能用衣服的增减来维持较恒定的体温。这就是探究总结的规律,牧童认为这也是人体温方面的道,只不过在这则故事中风没明白而太阳明白了这个规律或是道而已。

吾强为之名曰大。《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筮(逝),筮(逝)曰【远,远曰反。《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是一格物致理的过程,如同课题攻关。强为之名曰道,这个道很宽泛。初步好奇,便有了迷惑或假设,继续格知,就更深了层次,至后来弄明白了又回到物象所展示状态。用“初看山是山,后看山不是山,再后来看山还是山”来解释可能会简单点。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这种物象内在规律被强名为道,道无处不在,因人而异,虽物态万象终离不开道。极目天至山脊海角地平线,再登高走远所见天际还是山脊海角地平线,没有边际的天能不大么?地大且物博,承载了数以万计的物种生息繁衍。人是认知自然探究道利用万物的主体,又怎能缺少呢?是以国家也好地区也罢是天地人道组合的。因人要看云识天气,看物定节气,结合物人定纲常定人伦礼数,以人为中心,以天地物为基本面,以道为和谐生存宗旨共同生存。由此,道天地人四者中人是第一位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人是认知探究天地万物的主体,因此人的生存要依地面上的物种,如北方吃面南方吃米,如冷地方饮酒驱寒热地方饮茶清火,雾气氤氲之地多麻辣……,应当地所产物产决定饮食或劳做习惯,是以坊间才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辞。而地上物种应区域不同而不同,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为积,草原人以牧为生,平原以耕为计,物以温度无霜期降雨量不同而不同,应此才有了现今的地理标志性产品。所有这一切在人的眼里被总结被格出许多规律(道),这所有的规律渊源于自然界的物、象。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