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孔子弟子传015|原宪子思 > 正文

孔子弟子传015|原宪子思

原宪,字子思,宋人,比孔子小36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将其排在第15位,《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将其排在第19位,说他“清净守贫,贫而乐道”。

《论语》记载原宪(子思)的言行有两章。

孔子为鲁国司寇的时候,原宪(子思)为孔府宰。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论语·雍也》6.5)

孔子在鲁国任司法官的时候,原宪(子思)曾做他家的总管。孔子每年给他俸米九百,原宪(子思)推辞说太多了。孔子说:“不要推辞。你如果用不了,可以给你的乡亲们。”

根据《论语·雍也》第4章的记载,那个时候的量器大概有釜、庾、秉这几个,根据前人考证,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一庾等于二斗四升,一秉等于一百六十斗(古代的斗、升跟后来的斗、升不同,六斗四升大概相当于后来的一斗二升),但整部《论语》并没有关于斗、升这两个计量单位的记载。因此,孔子“与之粟九百”,实在难以确定准确数目。

公西赤(子华)到齐国当驻齐大使,冉求(子有)请示孔子给公西赤(子华)的母补贴一些粟。孔子说:“与之釜。”冉求(子有)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与之庾。”冉求(子有)却给了五秉。根据釜、庾、秉与斗和升的换算关系,冉求(子有)给了八百斗,是孔子批准的数目的八倍。根据这个换算,孔子给原宪(子思)的年薪也许是九百斗,多出来的部分,孔子就让他分给乡亲们。

原宪(子思)清净守贫,贫而乐道,积极向孔子请教问题。

宪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论语·宪问》14·1)

谷,这里指做官者的俸禄。伐是自夸的意思。

原宪(子思)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耻。孔子说:“国家有道,做官拿俸禄;国家无道,还做官拿俸禄,这就是可耻。”谷,就是谷物,古代作为俸禄。孔子说,国家有道,你可以出来当官从政,拿取国家俸禄,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国家无道,政治昏暗,贪腐盛行,民不聊生,你还在这样的政府里任职领取俸禄,就是耻辱了。

原宪(子思)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仁。原宪(子思)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人,可以算做到仁了吧?”孔子说:“这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了,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孔子的意思,这些做法很好,但你心里到底有没有仁,我不知道。这些做法都很好,但如果表面上能做到这些,而心里没有仁,你是否是个仁人,就难说了。

在《述而》篇第13章里,孔子谈到过有关“耻”的问题,本章又提到“耻”的问题。孔子在这里认为,做官的人应当竭尽全力为国效忠,无论国家有道还是无道,都照样拿俸禄的人,就是无耻。在本章第二个层次中,孔子又谈到“仁”的题。仁的标准很高,孔子在这里认为脱除了“好胜、自夸、怨恨、贪欲”的人难能可贵,但究竟合不合“仁”,他说就不得而知。显然,“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还记载说:

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孔子家语》记载了同样的事:

端木赐,……有口才,著名。孔子每诎其辩。家富累钱千金,常结驷连骑,以造原宪。宪居蒿庐蓬户之中,与之言先王之义。原宪衣弊衣冠,并日蔬食,衍然有自得之志。子贡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原宪曰:“吾闻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吾贫也,非病也。”子贡惭,终身耻其言之过。子贡行贩,与时转货。历相鲁卫而终齐。

《庄子》里也记载了这件事: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杖黎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原宪(子思)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原宪为“原伯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追封“任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为“先贤原子”。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