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冬至日话冬至 > 正文

冬至日话冬至

作为节日,冬至和圣诞节的时间非常接近。很多年轻人对西方的圣诞节耳熟能详,但对我国传统的冬至节,估计很感陌生了。

“至”意为极、最。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夏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前后。每年日影最长的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今年是12月21日。

01 一阳初生

冬至意味着资始,是每岁的开始,是万物萌动的开始。因此冬至节是华夏民族最最重要的节日,它象征着一元复始的起点。

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认为,阳气轻清上升为天,阴气重浊下降为地。阴安静,阳躁动。阳动而散,故化生气,阴静而凝,故成形。在十二辟卦体系里,冬至一阳生,地雷复卦当值,复卦从坤卦息长而来,坤卦六爻皆阴,复卦初爻演变为阳爻,所以十一月冬至一阳复始。复始就是重新开始,四时十二月不断循环往复、周流不止。

因为冬至一阳初生,生命力重新开始活跃,但仍然处于积蓄力量的阶段,因此这个时候吃一些膏方之类的补药可以补充身体动力,有助于来年春天生发有力。因此冬令进补一般从冬至前后开始。

02 冬至大如年

先秦时代以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民间已经有郊外祭祀的活动;汉代以冬至为"冬节",称为"贺冬";魏晋南北朝时,冬至称为"亚岁",子女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开始冬至逐渐成为官方祭天祀祖的节日,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天子要斋戒三日,举行祭天大典,第一时间为万民祈福。

因此,在古代冬至是法定的节假日。从有据可查的书面记载看,汉朝官方开始实行工休和节日放假制度,虽然各朝各代放假的节日安排各有不同,时间有长有短,假期最多的是宋朝,全年有112天假期,特殊年份皇帝驾崩还有忌日假,大忌15天,小忌4天,明清的假期相对较少,但冬至都是法定假日。

至今,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仍然保有祭祖的习俗。祭祖扫墓的习俗早在西周时时期就已十分重视,在我的家乡,一年有四次祭祖的日子,分别是冬至、大年初一、清明节和七月半,祖先崇拜,不忘根本是我们中华民族都优良传统。

03 历法中的标志

冬至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我国传统历法的制定和气候特征等方面。

我国古代用十二地支纪月,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与12月份相配,称为月建。夏历把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定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正月为寅月等等。

同时置闰规则也以冬至作为计算的起点,两个冬至所在历月之间,如果只有十二个朔望月,则设为平年,如果出现十三个朔望月,则将第一个不含中气的历月设为闰月。

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个回归年的时间长度平分为十二等分,然后再一分为二,就是24节气的来源,节气的这种制订法称为“平气法”。到了清代,才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这种节气制订法称为「定气法」。

很多节日都以冬至日作为参照日。冬至前一日叫小至,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祭祀百神,后来固定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寒食节与清明时间接近,后来合并成了清明节。

冬至入九,天气越来越冷,俗话说“三九严寒”,应该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十九世纪初英国诗人雪莱写过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其乐观主义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们。但比他早500年的我国明代已经有“画九”的习俗,几乎渗透在冬日的每一天,比雪莱更浪漫、更美好。

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还有更浪漫的,杨允浮在文章中说:“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

    相关美文阅读: